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

你累了嗎?—蒙古大夫談壓力

你累了嗎?-蒙古大夫談壓力
壓力怎麼來?
動物(當然包括你)在遇到危險時,經由視覺神經將訊息傳遞到大腦,再透過脊髓神經通知腎上腺分泌激素,使心跳加速、肌肉緊張,以便作好應變的準備-通常是「落跑」;在經過「落跑」後心跳趨於緩和,肌肉放鬆,多餘的腎上腺素也在「落跑」的過程中巧妙地被代謝而恢復平衡。
可惜的是「人類」在面對不安或危險時通常不會選擇「落跑」,而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讓自己置身於相同的環境,企圖克服或適應不安的環境。這種看似「錯誤」的決定,讓外在的危險和內在的不安內化為潛在的意識,也經常性地使腎上腺素處於亢奮的狀態,也間接影響身心雙方面的健康。
More...
過度壓力的症侯群
憂慮→經常作過多的準備或設想
口腔經常性潰瘍→免疫功能下降
肌肉緊張→肩膀上聳僵硬、腰背酸痛、頭痛
腸胃積躁→容易引起非感染的腹瀉或便秘
心悸、失眠→對預期的狀況產生恐懼
長期疲倦→休息都無法有效解除疲勞
過度壓力的處理
就蒙古大夫的想法,面對壓力最好的方法是「落跑」,拒絕「不當的」期望與目標,脫離「不適的」情境。但是這是難度最高的,通常老師們都寧願堅持「人定勝天」的「忍者龜」精神和周遭的環境糾纏不清,卻不願意承認那些「不當的」、「不適的」的感受。
退而求其次就是想辦法逆轉壓力形成的過程,將「內化」的潛意識「物化」為可以驅策的標的,但就個人的心理素質而言,卻不是人人都可以順利達到一定的目標;而藉助專業的幫助,在現行的文化中卻又鮮少被人接納。
最容易的方式就是與壓力和平共存,利用不同的「儀式」來釋放累積的負面意識能量,諸如告解、打坐、冥想、運動……等等。
以下我就綜合自己練習和幫助學生的經驗,引用自我催眠的方式稍作改變轉介給老師們:
一、建立壓力量表讓自已意識到壓力的存在
可以用自己的狀態訂定一個量表,譬如1~5級,並經常檢視自己的狀況,肩膀是否緊張、情緒是否不安……等等,然後給自己一個分數,避免自己陷入壓力而不自覺。
檢視自己在某些情境中是否重複出現較高壓力值,瞭解自己是否陷入重複「讓自己變遭」的心理遊戲裡。
二、利用正向的情緒轉換意識的運作
1.找一個舒服的位置與姿勢(坐臥皆宜),閉上眼睛深呼吸使吐納緩和。
2.閉眼轉動眼球去「看」你的「人中」深呼吸一次,再依次往上看鼻尖、鼻樑中點、眉心、前額中點、髮際、百會(耳尖連線與鼻線交叉點)同時深呼吸一次。
3.說出或默想當下聽到的三種聲音(例:說話、引擎、狗叫)。
4.說出或默想周遭三樣看得到的物品(例:電視、椅子、桌子)。
5.說出或默想當下的三種感覺(例:氣溫、衣服的柔軟、腳踩地板)
6.說出或默想「放輕鬆」一次,也提醒自己放輕鬆。(肩膀、眉心、跨骨特別記得都要放鬆)
7.比較兩種聲音,並選擇較能讓你放鬆的聲音,讓放鬆的感覺增強一倍。(例:鳥鳴和海浪聲,決定讓鳥鳴宛轉的感覺增強一倍)
8.比較兩種東西,並選擇較能讓你看起來愉快的東西,讓愉快的感覺增強一倍。(例:藍天和碧海,決定讓藍天開闊的感覺增強一倍)
9.比較兩種質料,並選擇較能讓你觸摸起來舒服的東西,讓舒服的感覺增強一倍。(例:棉花糖和鮮奶油,決定讓鮮奶油柔滑的感覺增強一倍)
10.說出或默想「放輕鬆」二次,也提醒自己放輕鬆。
11.想像你關掉了煮沸的笛壺,汽笛聲由大漸小然後結束。
12.想像你坐在海邊望著秋天圓鼓鼓的夕陽,在彩霞中慢慢、慢慢地沈到海平面下,天空的顏色也漸漸緩緩地暗下來。
13.想像自己躺在輕而柔軟的棉絮上,慢慢地、慢慢地往下沈。
14.說出或默想「放輕鬆」三次,也提醒自己放輕鬆。
15.最後,想像你坐電梯從十樓直接下降到一樓的感覺,並且記住這種感覺。
現在你很輕鬆,也許你睡著了也無所謂,你可以結束這個練習,或者給自己一些正向的想法,譬如:今天要過得輕鬆愉快、要把遇到的挫折拋棄。
上述的方法是引用流傳很久的NLP自我催眠方式,並不會有「走火入魔」或「一睡不醒」的副作用,蒙古大夫曾作過個別的練習和團體練習,對紓解壓力及改善睡眠品質都有不錯的反應,希望這個看似「偏方」的方法可以給辛苦的老師們一些幫助,老師們也可以用來幫助學生,但請避免使用「催眠」的字眼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